褚氏傳“橙”錄:父子兩代的數字化實踐
來源:http://m.bankethics.com/news/7.html 發布時間:2021-07-28 點擊:1254
導讀
褚老是我非常尊重的企業家,他的褚氏集團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客戶。褚氏的二代掌門人褚一斌對于農業數字化有其獨到而深刻的見解,不久前,《21世紀商業評論》記者與我們一同走進褚氏,了解了褚橙數字化的故事,在這里特別分享給您。
(以下文章來源于21世紀商業評論 ,作者鐘黛)
“后褚橙時代”的接班人是褚一斌。
褚時健的獨子,要將“褚橙”變成“褚氏農業”——一個更大的產業版圖。
這位海歸金融人士自稱當年是“被迫接班”,如今發自內心地愛上了農業,因為“能給農民帶來尊嚴和自信”。這樣的使命感,驅動著他,希望將哀牢山下的褚橙基地,改造成一家現代化的種植業集團。
褚橙莊園全景
褚氏農業在減少重資產投入,探索“輕資產運營”,褚一斌期待,“品牌+標準+數字化”的經營體制,快速復制到“別人的土地”上,帶來更大的增量空間。
要實現宏圖,全面數字化,成為他手中一張重要的牌。
精神傳“橙”
大褲衩,趿拉著一雙拖鞋,是褚一斌的“半永久”穿搭。
他有兩款拖鞋:一款人字拖,比較休閑,日常生活、商務會見時穿;另一款套頭拖鞋,方便下地。
“下雨的時候,那個紅土地(會黏),你可以很快把鞋脫下來,提著往前走;如果穿皮鞋,可能增加兩公斤以上的重量,每天要走一萬步,是負擔。”他告訴《21CBR》記者。
云貴高原強烈的紫外線下,褚一斌的皮膚變得黝黑,笑起來布滿皺褶。他常稱自己為:“農民伯伯”。
這副扎根在地野田間的形象,與他前半生的經歷,形成戲劇性的反差。
對“褚時健兒子”這一標簽,青年褚一斌有過激烈的對抗。
為逃離父親的影響力范圍,褚一斌前往日本留學,初學成歸來后,定居深圳,1998年至2008年十年間,先后輾轉美國、加拿大、新加坡,股票投資做得風生水起。
見過的東西比父親多,活動半徑比父親大,他起初不想回云南的一畝三分地種橙子。然而,褚時健年事已高,身為獨子,他接過衣缽,是孝道,也是責任。
犧牲掉部分自我而接過的家族事業,最終治愈了褚一斌。做農業讓他更舒展了。
“搞金融很容易焦慮,和業內的人打交道,要去猜他的笑容背后在想什么;農民兄弟很樸實,他的笑容很憨厚,值得信任。農業這行當,一分汗水,一分收獲,踏踏實實。”他說,慢慢地,自己放松了,覺睡得好了,也吃得香了。
子承父業,褚一斌沒有“躺平”。
談及褚橙的愿景,他要推進種植業產業化,引進科技手段,改善行業生態,提高農民地位。“農民隊伍有很多80后、90后、00后,作為老板,要讓他們在娶媳婦、談朋友時,不羞于提及自己的身份。”
這樣一種淳樸的愿望,也推動著褚一斌在經營上更進一步:朝著“標準化、現代化、數字化”的方向加速推進。
標準化管理
對農業企業來說,標準化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痛點:農戶靠經驗作業,種植和管理標準難以統一。
為推行標準化種植,褚氏農業形成了“生產技術部-作業長-農戶”的管理機制:生產技術部是“大腦”,指導生產;作業長制定農戶每個月的生產安排,分發生產資料;農戶提供勞動力,進行田間管理。
褚氏農業有四個主要種植基地:新平戛灑基地(褚橙核心基地)、龍陵基地(云冠橙核心基地)、隴川基地,以及2020年底加入的磨皮基地。
據農戶吳開林介紹,在新平基地,土地被均勻分割:每個果園的面積皆為23畝地,交由一家農戶管理,種植1800棵樹,年產量約在100噸以上。
種植密度腰斬了。
“以前,23畝地種3326株果樹,為讓果子吸取更多陽光和養分,后來砍掉很多果樹,只種1800株,株距為25公分至50公分。”
以農戶為最小管理單元,褚氏農業制定了一套種植標準。例如,公司統一規定,每棵樹每年施肥量不低于5公斤,農戶因地制宜調節。“弱的樹,施肥要重一點;強的樹,施肥要輕一點。”
“有蟲害時,技術部的管理人員過來觀察,打什么藥,打多少藥,由他們制定,把農藥發給作業長,作業長再發給我們去打藥。”
果子掉落在地,農戶要撿起果子,統一消毒,挖坑埋掉,以防止引蟲害和傳染。作業長會定期檢查有沒有掉落在地的果子,沒有及時處理,農戶會被罰款,獎賞分明。看似簡單粗暴的方式,把農戶種植養護行為標準化了。
選果環節,未達標的果子,不能貼上“褚橙”標簽,只能入市散賣,身價和其他果子無異。作業長周國恩介紹道,新平基地的成品率在70%至80%之間。
褚氏農業內部一員工評價,流水線般的標準化生產模式,褚時健打下基礎,褚一斌深化了。
“褚老建立了作業長制度,一斌總又加入了很多現代元素。比如,生產技術部下面,專門設立一個省力化部門,用新技術、小型農業機械等替代人工。” 在他看來,這樣盡量壓低了農戶“經驗作業”的比重,也能保證果子品質的穩定輸出,省工、省時、省物資,節約成本。 褚一斌認為,要將“一個人的褚橙”變成“大家的褚橙”,標準化是重要一步,每個農戶都沿用老爺子的管理方式。 數字化未來 褚一斌看來,就產業結構來講,基本所有的大產業中國都起來了,只有種植業比較落后。“落后想發展,應該是一種需求吧,市場的需求是我們未來的希望。” 數字化成了褚氏農業“向管理要效益”的手段。 褚時健在世時,主動打電話給金蝶徐少春,探討數字化的可能性,褚老非常注重數據,他相信,數字化管理是必須走的路。
褚氏農業揀果廠 褚一斌接手,大刀闊斧推進數字化。 金蝶中國助理總裁、金蝶云星空事業部總經理林法成介紹說,2019年,雙方確立合作關系,一期工程已經完成,褚氏農業搭建了一套數字化管理系統,上線了財務、供應鏈和行政三大板塊;兩年內會完成二、三期工程,逐步實現“數字農業”。 “我們正在探討建立種植業的大數據中心:采集每棵樹的生長環境數據,包括地理位置、土質、氣象等,分析水、肥的投入量與果子品質的關系,通過分析、模擬,生成每棵樹的種植參考方案,輔助農戶生產。”林法成告訴《21CBR》記者。 褚氏農業信息化負責人褚曦表示,以前每個子公司用不同的財務系統,現在,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財務系統全部打通;供應鏈板塊,貫通了采購、收果、加工、銷售等各環節數據;財務系統和倉庫系統聯通,實現了“業財一體化” 實施數字化變革后,褚氏農業將成本核算具體到每一棵果樹、每一個農戶。 “現在農戶是公司最小管理單元,可以算出每個農戶的投入產出比。”褚曦說。 數字化的二、三期工程,還計劃在種植端實現輔助種植,在銷售端做到全流程溯源。 褚一斌期待,數字化系統盡快落地,褚氏農業的品牌效應和標準化管理,復制到更多的水果品類、更多的土地。 “褚橙”、“云冠橙”之外,褚氏農業一直在探索擴大產品線。柑橘的兩個子品類已在試種,計劃兩年后投放市場。一旦輔助種植系統落地,只需調整一些參數,可以針對其他水果生成種植方案。 褚一斌透露,褚氏農業新增承包的土地會很少,未來不想做“地主”,而是給“地主”打工,自己做好“長工”。“輕資產運營”的方案,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增量。 過去幾年,褚氏農業營收、利潤的增長率在15~30%之間,他期望保持20%左右的增速。 2018年,由他主導,褚氏農業引進第三方機構,制定了六年內上市的計劃,在他看來,上市是企業透明化管理的一個途徑,期望更好運用社會資源和環境來監督企業。 對于“褚橙精神”,褚一斌說,“就是對事業的一種要求、一種希望、一種認真、一種堅韌不拔。” 數字化探索,是這樣一種精神的延續,他也期待迎來更豐碩的收成。